会员登录
免费注册
忘记密码
管理入口
返回主站
保存桌面
手机浏览
联系方式
会员中心
协会精选
行业聚焦
协会活动
技术前沿
公益活动
交流合作
企业走访
人物访谈
企业风采
协会信息
协会查询
数字科技
房地产
生活消费
高端制造
IT通信
互联网
企业服务
基础建设
零售批发
旅游餐饮
文化娱乐
艺术出版
食品饮料
消费电商
金融贸易
先进制造
生物医药
汽车工业
重型工业
民生服务
建筑建材
农林牧渔
水利水电
峰会活动
项目库
机构库
发现更多
方案
动态
招募会员
产品服务
搜索
高级搜索
首页
协会查询
首页概览
最新动态
单位介绍
联系方式
首页
>
最新动态
>
行业资讯|政策性收购熨平粮价波动周期
最新动态
行业资讯|政策性收购熨平粮价波动周期
2024-12-13
12
面对粮食价格波动下行的挑战,我国充分发挥政策性粮食收购逆周期调节作用,有助于粮价止跌企稳,保障种粮农民利益,也为维护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秋粮收购正酣之际,中储粮近日发布增加2024年产玉米收储规模的消息。这是在江苏、河南、黑龙江、安徽等稻谷主产区启动稻谷最低收购价收购之后,国家再度释放稳定市场预期的强烈信号。面对粮食价格波动下行的挑战,我国充分发挥政策性粮食收购逆周期调节作用,有助于粮价止跌企稳,保障种粮农民利益,也为维护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提供了有力支撑。
今年粮食价格下行是国内外粮食供求深刻变化的结果。从全球来看,粮食产量持续增长,粮食供应相对充裕,再加上全球增速放缓对粮食需求产生抑制作用,进一步加剧粮食市场的供需失衡。从国内来看,预计今年粮食产量有望突破1.4万亿斤,粮食库存充足。然而,在消费需求并未显著增长的情况下,粮食供强需弱的矛盾日益突出,粮食价格承压下行。在国内外粮食市场联动性日益紧密的情况下,国际粮价下跌通过进口渠道传导至国内市场,对国内粮价下行产生影响。
粮价是不是越低越好?当前,粮价下跌看似对消费者有利,能够以更低价格买到粮食,实际上会产生一系列不良后果。如果放任粮价持续下降,农民种粮收入就会下降,农民种粮积极性将受到打击,不再愿意投资粮食生产,长期来看可能导致粮食产量下降,对我国粮食安全构成威胁。在秋粮收购期间,国家在稻谷主产区启动稻谷最低收购价收购,增加2024年产玉米收储规模,牢牢守住农民“种粮卖得出”的底线,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为粮食生产持续稳定发展提供重要保障。从目前来看,政策性收购作用逐渐显现,主产区中晚稻市场价格普遍小幅回升,各地玉米现货价格纷纷止跌。
政策性粮食是我国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具有逆周期调节作用。这是由我国国情和粮食生产特点决定的,也是粮食安全治理能力提高的重要体现。我国人多地少,粮食生产受自然条件、气候变化等多种因素影响,长期存在“两丰两平一歉”周期波动规律。我国通过收购和投放政策性粮食,调节市场粮食供求平衡,引导粮价回归合理水平。在粮食供大于求、粮价下行时,通过政策性收购,将市场中流通的粮食暂时储存起来,减少市场供应量,促使粮价回升;在粮食供应短缺、价格上涨时,通过适时投放政策性粮食,增加粮食供应量,为市场降温,促使粮价下降。过去几年,通过投放政策性粮食,抵御住了粮食价格迅猛上涨带来的冲击。现在,通过政策性粮食收购,同样可以有效抵御粮食价格下降带来的冲击。
政策性粮食收购能够有效稳定市场预期,确保粮食市场平稳运行。在市场经济中,粮食价格波动是常见现象,但是企业一旦沉溺于粮食价格恶性竞争,追求低价粮源,不再追求产品质量,就会损害消费者权益,扰乱市场秩序。长此以往,会影响粮食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我国启动政策性粮食收购,可以遏制粮食市场恶性价格竞争,确保粮食价格在合理区间运行。在稳定的价格环境下,企业更倾向于通过提高产品质量、延长产业链、降低成本等正当竞争提高市场竞争力,这有助于推动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
政策性粮食逆周期调节,是我国几千年粮食治理经验层层积累的结晶。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建立储备粮,汉代正式形成常平仓制度,承担着“丰则贵籴,歉则贱粜”的调控职能,通过储备粮的高抛低吸进行逆周期调节,实现以丰补歉,熨平周期,解决谷贱伤农、米贵伤民的问题。现代粮食储备制度是从古代常平仓制度发展演变而来,虽然时代变了,名称变了,用于调控的粮食更加丰富,但内在运行逻辑未发生根本性变化。有了丰厚历史的滋养,我国粮食安全治理能力将会更上一层楼。
(
来源:经济日报
)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