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肽的功能
1.7 抗癌
SFP Lunasin显著抑制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的增殖,降低脂多糖诱导的一氧化氮合酶、IL-1、IL-6、TNF-α基因的表达。此外,大豆贮藏蛋白11S球蛋白是一个320 kDa的四能级全息蛋白,其11S衍生肽是一种高疏水性的抗菌肽(Freitas等,2019)。然而,尽管Lunasin具有如此强大的抗癌作用,可以抑制各种癌细胞的增殖和转化,但Lunasin是否会抑制健康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产生脱靶副作用,甚至诱导正常细胞癌变,目前尚不清楚。因此,尽管SFPs在治疗癌症方面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但还需要更多的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来探索其具体的抗癌机制和潜在风险的相关毒理学探索。
1.8 抗菌和抗病毒
1.9 抗骨质疏松
2
SFPs的苦味
此外,磷脂、β-乳球蛋白、阿魏酸、乳酸锌、新橙皮苷、γ-氨基丁酸和单磷酸腺苷都是常用的苦味阻滞剂。例如,neodiomin是一类由新橙皮苷脱氢得到的类黄酮,具有阻断苦味和协调产品风味的作用(Dong et al. 2017)。此外,常用的苦味调节剂包括甜味剂、咸味剂、芳香剂等,它们增加了味蕾对其他风味的感知,从而减弱了对苦味的感知(Zheng et al. 2018)。然而,当添加掩蔽剂、改进剂和阻滞剂来掩盖或削弱大豆肽的苦味时,掩蔽剂、味觉矫正剂和阻滞剂的感官特性被引入,将其他不良风味引入大豆肽产品中。最重要的是,这些成分价格昂贵,不适合大规模生产。
2.2 脱苦酶
由蛋白酶催化,疏水苦肽凝聚成无苦味的不溶于水蛋白,有效降低了水解后的大豆蛋白混合物中苦肽的苦味(Yin, Zhang, and Huang 2021),如表1所示。从黑曲霉CICIM F0215中鉴定出的氨基肽酶AN-APA对n端亲水性和疏水性氨基酸残基均具有广泛的底物特异性,表明其具有较强的特异性。从嗜热真菌、嗜热酵母和肉桂酵母中筛选的亮氨酸氨基肽酶具有高活性和耐热性,显著提高了大豆蛋白的水解程度,去除了n端疏水氨基酸,减轻了大豆肽的苦味(Lin et al. 2020)。此外,以豆粕为原料,以中性蛋白酶、复合风味蛋白酶、木瓜蛋白酶、胰蛋白酶和胃蛋白酶为原料制备ACE抑制肽(Ying et al. 2021)。此外,一种新型的三肽酶与碱性蛋白酶结合,不仅可以减轻大豆寡肽的苦味,还可以显著改善其功能特性(Durand et al. 2021)。然而,虽然大豆肽的酶解脱苦效果良好,且不会造成营养成分和风味的损失或改变,但用于脱苦的酶的选择有限,且该工艺的高成本限制了其在工业生产中的大规模应用。
2.3 微生物脱苦
微生物脱臭涉及通过细菌、霉菌、酵母等产酶系统(包括内酶和外酶)将苦肽进一步水解成氨基酸,以减少苦肽的含量,提高味蕾对苦肽的阈值,最终部分或完全减少苦味。枯草芽孢杆菌的蛋白酶和羧肽酶在固态发酵的早期阶段,降低了豆粕发酵过程中功能肽的苦味(Yin, Jia, and Huang, 2019)。利用甲基化营养芽孢杆菌的KN2B和KN2M菌株对豆粕进行液体发酵,也可以获得高产低苦的大豆肽(Padhi et al. 2021)。此外,地衣芽孢杆菌发酵的蛋白酶也可用于从豆粕中提取多糖,优化工艺后可获得品质优良、苦味低的大豆蛋白肽(Gopikrishna et al. 2021)。微生物发酵对大豆肽的苦度的影响是满意的,在质量上有很大改善的大豆肽没有营养损失和风味变化。然而,由于适用于脱酸的微生物种类有限、成本高、微生物浓度和发酵条件难以控制、技术要求复杂等原因,工业微生物脱酸是困难的。
2.4 多方法组合
3
应用
3.1 酸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