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免费注册
忘记密码
管理入口
返回主站
保存桌面
手机浏览
联系方式
会员中心
协会精选
行业聚焦
协会活动
技术前沿
公益活动
交流合作
企业走访
人物访谈
企业风采
协会信息
协会查询
数字科技
房地产
生活消费
高端制造
IT通信
互联网
企业服务
基础建设
零售批发
旅游餐饮
文化娱乐
艺术出版
食品饮料
消费电商
金融贸易
先进制造
生物医药
汽车工业
重型工业
民生服务
建筑建材
农林牧渔
水利水电
峰会活动
项目库
机构库
发现更多
方案
动态
招募会员
产品服务
搜索
高级搜索
首页
协会查询
首页概览
最新动态
单位介绍
联系方式
首页
>
最新动态
>
行业资讯|实施最低收购价政策意义重大
最新动态
行业资讯|实施最低收购价政策意义重大
2024-11-11
464
2024年
小麦最低收购价
收购连续第4年未启动,
2025年和2026年小麦(三等)最低收购价为1.19元/斤,同比提高1分。
截至目前,河南、江苏、黑龙江、安徽陆续启动2024年稻谷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国标三等粳稻收购价格1.31元/斤,三等中晚籼稻收购价格1.29元/斤。
2004年以来,国家对粮食主产区稻谷、小麦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旨在使农民种粮不亏本、卖粮不困难,以稳定粮食生产预期、保护种粮积极性。其实施机制是,国家每年综合考虑粮食生产成本收益、市场供求和价格情况、世贸规则、宏观调控等因素,确定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格水平并制定相应的执行预案,在作物播种前发布。
新粮上市后,在规定的政策执行时间内,当市场价格高于最低收购价时,国家不启动执行预案,粮食收购价格由市场供求形成,各类收购主体按照市场粮价自行收购;当市场价格低于最低收购价时,国家启动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国家指定政策执行主体在规定的粮食主产区按照最低收购价挂牌收购农民交售的新产粮食,其他粮食企业则随行就市进行收购,促进粮价合理回升。
20
年的政策实践表明,最低收购价政策对保护农民生产积极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稳定价格总水平、引导结构调整、促进规模经营等发挥了重要作用。
最低收购价的政策定位是保本兜底
,就是以保障农民种粮基本收益为导向,将定价水平锚定粮食生产成本,确保农民种粮不亏本、卖粮不困难,促进粮食价格由市场形成、有效反映市场供求,使种粮农民在政策保本托底的同时,通过种好粮、卖好价,实现优质优价,提高种粮效益和收入。
国家此次发布的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完善方案,坚持了保成本兜底线的政策定位,对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一方面,有利于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保持粮食生产稳定发展。
另一方面,突出粮食价格主要由市场形成、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政策导向。
近几年国家逐步完善最低收购价政策,基本实现常态下政策不启动或少启动,使市场机制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粮食市场活力显著增强。今年新麦上市初期,个别地区收购价已接近最低收购价水平。预计明后两年小麦供需将继续保持宽松态势,价格仍有下行压力。若最低收购价上调幅度较大,有可能引发政策大范围启动,出现库存高企、市场活力弱化的现象。小幅上调最低收购价,与调节储备等措施协同发力,既能保障农民种粮基本收益,也能够发挥市场化收购的主导作用,为市场价格调整留出空间。
此次的最低收购价政策完善方案,将小麦最低收购价水平由每年一定调整为一定两年,既是进一步完善政策机制的内在要求,也是应对国内外粮食市场新形势新变化、强化政策稳预期效能的重要举措。
本文内容节选自
《
程国强:完善最低收购价政策 健全种粮收益保障机制
》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