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文章分享|在打造全国优质农牧产品重要供给基地战略下新疆粮油产业发展路径研究(六)
最新动态
文章分享|在打造全国优质农牧产品重要供给基地战略下新疆粮油产业发展路径研究(六)
2025-08-181


六、保障措施建议


(一)实施“链主企业倍增计划”

在小麦加工方面,支持链主企业构建“生产基地+中央厨房+餐饮门店”“生产基地+加工企业+商超销售”等全产业链融合模式,以供应链协同提升加工转化效能。重点推动面粉加工产业向食品制造终端延伸,加大预制食品、烘焙食品、方便食品等多元化产品开发力度,推动面粉加工向食品生产延伸。在玉米加工方面,始终坚持“不与畜牧争粮”的资源统筹原则,结合新疆玉米深加工企业布局现状,从“增量引入”转向“存量提质”,着重培育壮大现有企业,推动玉米加工企业向生物医药、生物基材料等高技术附加值领域转型。通过技术创新驱动,实现从传统粮食加工向生物产业的跨越升级,构建“原料—中间体—终端产品”的价值链延伸体系,进一步提升玉米加工产业的整体发展水平。


(二)实施营销渠道奖补计划

参考吉林大米、吉林鲜食玉米品牌营销渠道奖补政策,制定《新疆好粮油区域品牌使用管理规范》,统一品牌LOGO、包装设计、质量标准,明确“新疆棉籽油”“新疆小麦粉”等核心产品的理化指标,鼓励“新疆面粉”“新疆葵花籽油”“奇台面粉”等分散品牌纳入“品味新疆”品牌目录重点推广,对新疆粮油产业联盟企业及合作经销商在疆外建设的直营店和大型商超专区实施奖补,对首次申报的直营店、商超专区给予年补贴;对入驻天猫、京东、拼多多等主流平台的新疆粮油企业,给予年度平台服务费一定比例的补贴,对直播带货年度销售额大于一定数量的企业,按销售额百分比给予奖励,推动新疆粮油产品在疆外的市场占有率和品牌影响力。


(三)优化物流与供应链体系

1. 强化粮油外运政策保障

参考棉花外运补贴政策,争取国家给予我区粮油产品尤其是深加工产品出疆运费补贴,协调铁路部门适时下调新疆粮食出疆运输价格,在粮食作物集中上市、保障供应等重要时间节点,开设出疆粮食运输专列,实行“点对点”运输,降成本提时效,通过“放水养鱼”涵养一批龙头粮油加工企业。


2. 在成都、西安建立新疆粮油集散中心

成都、西安作为西部重要交通枢纽和饲料加工产业集聚地,拥有新希望、通威等龙头企业,对玉米等原料需求旺盛。建议由新疆国有粮食企业牵头,联合成都、西安当地龙头企业共同出资,在两地建立新疆粮油集散中心,政府补贴一定比例的建设费用,入驻企业可以享受前几年仓储费用一定比例的减免优惠。  


3. 支持跨区冷链配送专线发展

为突破新疆特色预制主食(如馕、烤包子)因高昂冷链成本而难以走向全国市场的瓶颈,建议设立一项跨区冷链物流专项补贴,对品牌化运营的本地生产企业,按其跨省外运的实际货运量,给予相应财政奖补。


(四)科技创新与人才支撑 

凯赛生物在生物基材料领域,川宁生物在发酵类医药中间体领域,均已达到全球领先地位,并具备特定细分产业链的链主影响力,他们的研发总部都在上海,这为新疆粮油产业的科技创新与人才支撑提供了新的思路。这一模式充分证明,新疆可有效利用外部(如上海)的顶尖科技与人才资源,结合自身在原料和生产方面的独特优势,构建“离岸研发、在地转化”的创新生态,将上海、北京等科创高地作为前沿技术研发、项目孵化和人才交流的“外脑”;同时,在疆内升级打造“中试与产业化示范基地”,高效承接离岸创新成果,实现技术在疆的快速转化与规模化生产。同时,选派疆内高校师生和企业技术骨干赴离岸研发中心及合作院校进行深度学习与实践,培养一批既懂技术又熟悉新疆实际的复合型人才。


(五)健全资金支持与政策保障  

1. 完善资金支持体系

鼓励各级财政设立粮油加工专项扶持资金,提升粮油加工企业融资能力,重点扶持一批“专精特新”企业,支持科研单位和龙头企业对新品种、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促进粮油产业升级。加大粮食生产流通信贷支持,完善粮食市场化收购融资服务模式,创新在库粮食质押担保合作等融资方式,落实粮食初加工用电执行农业生产用电价格。


2. 落实联动长效机制

中央、兵地、央企协同发力,统筹考虑各类因素,聚焦全力争取国家储备粮食仓储物流设施落地新疆、加快推进兵团粮食仓储物流设施提档升级、积极扩大国家在疆粮食储备规模等重点任务,同步优化储备布局,精准补齐粮食收储仓容缺口,坚决守住农民“种粮卖得出”底线,确保不发生“卖粮难”问题。


3. 保障深加工项目能耗指标单列

借鉴黑龙江、吉林经验,对重大玉米深加工项目实行能耗指标单列管理,由自治区层面统筹其新增能耗,不纳入所在地州市的“双控”考核,但必须满足高标准准入门槛,项目需在规模、技术上达到行业领先,在环保上实现循环利用,并要求消纳一定比例的新疆本地绿色电力。精准吸引技术先进、绿色低碳的龙头企业落地,将新疆的粮食与绿能双重优势深度融合,推动玉米产业向高附加值方向跨越式发展。


4. 充分用好援疆机制

持续与援疆省份、中央企业交流对接产业援疆工作,充分运用好援疆省市的资本、市场、技术与人才优势,与新疆的优质原料和政策空间相结合,共建利益共同体。通过共建“飞地”产业园、设立产业基金、开展股权合作等市场化方式,引导在疆投资布局高附加值深加工项目;同时,利用其成熟市场渠道,通过“疆品入沪/入粤”专项行动、共建前置仓、打造联合品牌等方式,打通产销直连通道。(作者:佚名)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