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来源: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宣教中心 《粮食安全储存水分》国家标准解读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U1NzI5NzQwOQ==&mid=2247553017&idx=1&sn=c151d61f3ff6f6dd8e492202fb5eeb3c&scene=45#wechat_redirect
2024年4月25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批准发布了《粮食安全储存水分》(GB/T 43994-2024),该标准于2024年11月1日起实施。为了粮食仓储企业更加准确理解和使用标准,现就《粮食安全储存水分》国家标准有关内容进行解读。
标准制定背景
我国是粮食储备大国,粮食储存安全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环节。近年来,伴随着粮安工程和优质粮食工程的贯彻实施,粮食仓储行业依据不同区域气候条件和粮食品种、储存规模及加工需求,开展了空调控温、谷冷控温控湿、内环流保水控温、气调储粮、虫霉综合防治等多项绿色储粮技术研发应用,有效提升了我国粮食储存安全保障水平,因此,对储粮安全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影响粮食储存安全的众多因素中,水分是重要的因素之一。水分过高,可能引发霉菌生长和粮食发热,危害储粮安全;水分过低,影响粮食加工和食用品质。因此,在确保粮食储存安全的前提下,明确科学合理的粮食安全储存水分,对粮食生产、收购、储藏、加工等均有重要影响,能有力推动“绿色仓储提升行动”,助力节粮减损。
本标准适用于具备相应仓储条件的储粮企业确定小麦、稻谷、玉米和大豆的安全储存水分值。
标准的主要内容
(一)明确了“粮食安全储存水分”相关的术语定义
粮食安全储存水分:在常规储藏和控温储藏条件下,粮食能够在当地安全度夏而不发热、不霉变的最高水分值。
常规储粮:在自然气候条件下,对储藏的粮食采取清洁卫生、自然通风、扒沟翻倒粮面、定期监测粮情等一般技术处理和常规管理措施的储藏方法。
控温储粮:在一定仓储设施设备条件下,对储藏的粮食采用人工干预控温、密闭隔热等技术措施,定期监测粮情并将全仓粮堆平均温度和粮堆分层平均温度控制在一定温度范围内的储藏方法。控温储粮是近几年大力推广的绿色储粮技术,对于保障储粮安全效果显著,是合理提高粮食安全储存水分的技术保障。
为确定粮食安全储存水分值,本标准首次提出了“粮层平均温度最高值”的术语和定义。
粮层平均温度最高值:粮堆分层统计平均温度时,粮层平均温度的最高值。分层统计平均温度是指参照相关要求布置温度传感器,水平方向按层统计粮堆温度时,粮层有效传感器温度检测结果的平均值。
(二)规定了基于储藏温度的粮食安全储存水分值
粮食的安全储存水分与储藏温度密切相关,因此可通过控制粮食储存温度的方式合理确定粮食储存水分。粮食安全储存水分见下表。
标准起草组经过大量的实验室研究和实仓检测验证,建立了粮食安全储存水分与粮堆温度的对应关系,供直接查询使用。其中温度范围为10℃?35℃,梯度为5℃。当“粮层平均温度最高值”处于两个温度之间时,需按照较高温度数值确定安全储存水分值。
(三)明确了温度和水分两个核心指标的检测方法
温度和水分是标准的两个核心指标,为保障标准的有效实施,标准明确了两个指标的检验方法,均采用《粮油储藏技术规范》(GB/T 29890-2013)国家标准中规定的方法。
粮食安全储存水分值确定过程中的关键点
(一)明确储藏条件,指导安全储粮
储粮企业应充分了解仓房密闭、保温、隔热效果,确定采用常规储粮还是控温储粮方法,用以指导储藏过程管理和确定粮食安全储存水分值。
(二)依据“粮层平均温度最高值”确定粮食安全储存水分
新粮入仓后,通常会采取通风措施均温均水,尽量保证粮堆处于均匀稳定状态。由于受环境温度影响,夏季粮堆局部特别是表层粮温会出现升温现象,偶有底层粮温持续高温的情况发生。粮层持续高温会导致粮食霉变发热风险增加,一旦高温层出现霉变发热,会影响整仓粮食的储存稳定性。为确保整仓储粮安全,以粮层平均温度最高值为依据,确定整仓粮食的安全储存水分。
(三)确定“粮层平均温度最高值”
首先明确“粮层平均温度”计算方法。粮仓测温电缆通常分为4层,水平方向按层统计有效温度传感器的检测结果,可获得单个检测时间点的“粮层平均温度”(有些粮情系统直接给出平均温度结果)。
其次明确“粮层平均温度”统计周期。粮库每周至少检测1次粮温,每月至少检测4次。粮食本身是热的不良导体,“粮层平均温度”会有变化,但幅度不会特别大,因此以1个月为统计周期,针对每月4次的“粮层平均温度”再计算平均值,即获得每月的“粮层平均温度”。
最后确定“粮层平均温度最高值”。以度夏期间每月的“粮层平均温度”为基础,比较各层的“粮层平均温度”值。选择度夏期间“粮层平均温度”最高值定为“粮层平均温度最高值”。
(四)新入粮尚未形成货位如何确定“粮食安全储存水分”
对于新入粮,尚未形成货位,在并不确定未来粮堆温度的情况下,可参照该仓房历史粮情数据,或根据控温情况,确定新入粮的粮食安全储存水分。度夏期间时刻监控粮层平均温度。控温储藏条件下,粮食安全储存水分相对稳定;常规储藏条件下,粮堆温度容易受环境影响。计算得到的“粮层平均温度最高值”处于表中两个温度之间时,按照较高温度数值确定安全储存水分值,是为可能出现的温度异常波动留有一定安全系数。
标准实施的意义和要求
实施《粮食安全储存水分》国家标准,在确保储粮安全的前提下,充分发挥现代绿色仓储设施的优越性,科学合理调整粮食储存水分值,可兼顾粮食收购、储藏、加工等各方利益,有利于节能降耗、保质保鲜,有效衔接粮食收购、储存、加工需求,为实现控耗增效、提质增效、协同增效提供了可能性。
需要说明的是,本标准提出的粮食安全储存水分值,是用于指导具备相应仓储条件的储粮企业确定特定储存条件下的粮食安全储存水分值,安全储存水分是粮食储藏范畴内的概念,与粮食质量标准中的水分含量指标不是同一个概念,二者的功能意义和适用场景不同,不可混淆。不同的场景如何使用水分指标值,应按国家有关政策规定执行。
(作者单位: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科学研究院)
↓↓扫码订阅《中国粮食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