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行业资讯|我国挂面产业的机与危
最新动态
行业资讯|我国挂面产业的机与危
2025-04-118

 一、产业机遇:突围路径与增长蓝海


1. 产品创新:从“饱腹”到“功能+”

健康化升级:低GI荞麦挂面(血糖生成指数<55)、高蛋白鹰嘴豆挂面(蛋白质含量≥12%)等产品增速超30%;添加益生元、叶酸等功能成分,切入母婴、银发人群市场。
场景化细分:开发“一人食”小包装(100g)、即食拌面(免煮型),适配单身经济与户外场景;联名地方特色(如武汉热干面专用挂面),打造地域IP。

2. 产业链垂直整合

上游控原料:克明面业在新疆建小麦种植基地,实现专用粉自给率60%,成本降低8%。
下游拓深加工:中粮推出挂面+调料包组合套装,溢价率达40%。

3. 渠道变革与数字化运营

DTC模式崛起:通过抖音、快手直播工厂溯源,建立品牌信任,直播间转化率超15%。
社区新零售:与朴朴超市、美团买菜合作定制产品,SKU精简至5-8个,周转效率提升50%。

4. 出海破局策略

差异化市场选择:北美华人区主打“家乡味”手工日晒面(售价达国内3倍);中东欧市场推广“东方意面”概念,以非油炸健康属性切入。
本土化适配:针对伊斯兰市场开发清真认证产品;东南亚推出咖喱味、冬阴功味调味挂面。

二、未来策略建议


1. 技术突围

研发“冻干锁鲜”技术,实现挂面复水后口感接近现制。
引入AI视觉分拣系统,降低残次品率至0.1%以下。

2. 模式创新

打造“挂面订阅制”,按月配送定制营养组合。
布局“中央厨房+社区店”,提供半成品烹饪解决方案。
我国挂面产业正处于“存量厮杀”与“增量觉醒”的阵痛期。企业需以“健康重构产品、数字重构渠道、文化重构品牌”为核心,在传统品类中挖掘新价值,方能在主食革命的浪潮中突围重生。

未来的赢家,必是那些既能守住“一碗面的烟火气”,又能玩转“新消费方程式”的革新者。根据谷物通整理编辑

三、产业危机:经销商及企业多重压力下的生存挑战


1.原材料波动


受国际局势和极端天气影响,小麦价格持续上涨。2023年国内小麦均价同比上升12%,这直接导致挂面企业毛利率普遍下滑3-5个百分点,成本压力显著增加。


能源与环保成本


燃煤、包装材料价格不断攀升,同时,企业在环保技术改造方面的投入也在增加,例如废水处理系统的升级。这些因素叠加,使得中小型企业生产成本上升15%-20%,进一步挤压了利润空间。


2. 消费需求结构性下滑


主食替代冲击


外卖行业的蓬勃发展使得其渗透率已超50%。此外,方便面、预制菜等便捷食品的兴起,也分流了传统挂面的市场需求。特别是在25-35岁年龄段的消费群体中,挂面消费量下降了30%,传统挂面的市场地位受到冲击。


健康意识觉醒


随着消费者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他们对低GI、高蛋白、零添加产品的偏好日益明显。这使得传统白面挂面的销量年均下降4%。对于部分小型企业而言,库存周转周期甚至延长至60天,销售压力进一步增大。


3. 市场集中度与价格战


行业集中度较高,克明食品、金沙河、中粮等前五大企业占据了约65%的市场份额。中小品牌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不得不通过降价来争夺市场份额。目前,500克简装挂面的出厂价已跌破2元,行业整体净利率不足5%,利润空间被严重挤压。


渠道费用高企


销售渠道的费用居高不下,商超进场费占销售额的8%-10%。此外,社区团购平台要求“全网最低价”,这进一步压缩了企业的利润空间,增加了企业的运营成本和市场压力。


4. 国际贸易壁垒与海外市场拓展受阻


欧美市场


欧美市场对中式挂面的添加剂标准极为严苛,尤其是对磷酸盐的限量要求,使得许多国产挂面难以符合标准,从而限制了产品的出口,给企业拓展欧美市场带来了巨大挑战。


东南亚市场


在东南亚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越南挂面凭借价格优势占据了较大市场份额,其价格仅为国产挂面的70%。2023年,我国挂面出口量同比下滑8%,海外市场拓展面临诸多困难。(来源:面粉信息网)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