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行业资讯|中储粮成都储藏院:科技赋能绿色储粮
最新动态
行业资讯|中储粮成都储藏院:科技赋能绿色储粮
2025-02-218

文 · 本刊记者 曹婷

《国资报告》杂志2025年第1期

秋粮归仓时,我国从南到北陆续展开秋粮收购。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最新发布的信息显示,2024年12月初主产区各类粮食企业累计收购秋粮超1.4亿吨。收好粮也要守好粮,守好“大国粮仓”一直是储粮行业攻坚的课题。
作为专门从事粮食储藏技术研究与开发的科研机构,中国储备粮管理集团有限公司所属的中储粮成都储藏研究院有限公司(下称“成都储藏院”)是研发绿色优储技术,支撑科技储粮的代表企业。相继承担国家省部级项目(课题)300多项,成都储藏院近两年入选“科改示范行动企业”“创建世界一流专业领军示范企业”,成为国内一流的粮食储藏科技企业。
成立近60年,始终专注储粮研发的企业如何与时俱进,将行业做精做尖?成都储藏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李月表示,改革创新无止境。成都储藏院将继续大力开展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推广,始终把改革作为激发企业活力的引擎。

藏粮于技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形成“常平仓”制度,到唐朝时成熟定型的“丰则贵籴,歉则贱粜”储备吞吐调控,奠定了粮食储备“备荒、稳市、恤农”的基本功能。如今我国建立了从地头到粮仓完整的收储运体系,标准仓房完好仓容超过7亿吨,绿色科技储粮更显重要。
“储存粮食是个技术活。”李月介绍,比如家里的米面过了夏天,袋子里就可能长虫、生霉;没有发霉、长虫,但长期没有妥善储存的粮食变味,最后变质不能吃了。所以说粮食进仓后,要用什么方式把粮食常储常新,避免虫霉的危害,就不是件简单的事了。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飞速发展,智慧储粮应运而生。成都储藏院,是中国储备粮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唯一的科研机构,该公司聚焦粮仓设计、储藏工艺和虫霉防治技术等,把科技应用到粮食储藏领域。
走进中央储备粮四川新津直属库,只见白色的圆顶粮仓整齐排列,仓内粮堆里均匀布置了温度传感器,“照看”粮食的高清摄像头可放大多倍,粮情数据同步显示到线上集中管控平台。
现代化粮仓有浅圆仓、平房仓、立筒仓等储粮仓型,配备有仓储智能集中控制平台、机械通风、高清摄像头、空调和谷物冷却机等设备。新一代粮食气膜仓——每个仓体高达36.1米,保温隔热效果更好,相当于把普通棉衣换成高档羽绒服,其设计和施工水平达国际先进水平。
“新一代粮食气膜仓,气密性达到了相关要求的6倍以上,与浅圆仓相比,保温隔热性能提升了3倍。”成都储藏院相关负责人王跃介绍,新型气膜仓先后突破20余项关键技术,在绿色储粮技术方面有独特优势,大大提升了粮食保鲜效果。
当时,研发团队算了一笔账:新型粮食气膜仓的建设成本与浅圆仓相当,运行能耗同比预计节约30%以上,天然的隔热性和气密性节省了仓房维修改造成本。以10万吨储备规模的粮库计算,节省的维修改造费达到数百万元。
成都储藏院研发团队敏锐地察觉到,这正是大家寻觅的新一代绿色“大国粮仓”。成都储藏院相关负责人介绍,粮食气膜仓适合运用低温和氮气气调储粮,避免化学药剂污染,在仓内形成不利于害虫及霉菌生长发育的生态环境,从而有效保鲜,确保“优粮优储、常储常新”。
优粮优储少不了病虫害防治。传统的人工巡检逐仓筛虫,肉眼观察,不一定能第一时间发现虫害。方法耗时耗力,且检测范围小。
为了破解这一难题,成都储藏院开发了储粮害虫视觉AI识别算法,结合海康威视的物联感知能力,联合推出“AI虫情监测分析终端”。
成都储藏院储粮生态研究中心负责人陈晋莹博士介绍,这套系统范围可覆盖球机周围半径6米的区域,能够监测多路视频,实时反馈害虫发生数量,及时推送给平台预警,实现粮面害虫信息远程采集、识别与预警一体化。
经过比对,AI智能检测比人工识别效率提高了10倍以上。陈晋莹说,现在储粮害虫视觉AI识别算法可以监测害虫数量和状态,下一步将研究监测害虫的精准分类。
储粮“智慧仓”、AI粮管家、绿色储粮技术……目前,成都储藏院自主研发的多项储粮“黑科技”已经亮相粮仓。
记者从中储粮集团了解到,2024年,中储粮集团完成全国900余家所属库点的智能化粮库系统升级,提升粮食收储全过程、全链条、全覆盖的信息化管理水平。

自主创新

突破智慧粮仓建设的关键技术,成都储藏院有自己的“创新密码”。
李月告诉《国资报告》记者,攻坚关键核心技术根源是基础研究问题。得益于数十年的科技基础,成都储藏院坚持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在发挥好粮食仓储科技研发优势、做强做优存量研发的基础上,向粮食储藏技术研发、装备研发与粮食行业智能化方向创新。
1965年,始建于四川绵阳的成都储藏院,先后隶属于粮食部、商业部、国内贸易部、国家粮食储备局、国家粮食局、中谷集团、中粮集团,2004年转为科技型企业。其间,成都储藏院的科研方向偏重于应用基础性研究。
“2004年以后,科研人员将眼光瞄准生产实际,注重成果的工程化应用和技术服务。”李月介绍,公司开展了二氧化碳气调、氮气气调、粮情测控、智能通风等工程化应用开发,开发了面粉品质检测系列仪器,面向市场销售。
自此成都储藏院的科技创新进入新阶段,研发的多项先进技术,比如氮气气调至现在都是国际公认的绿色储粮技术。此时随着科技成果的转化,成都储藏院的市场知名度逐步提升。
李月表示,成都储藏院以打造“粮油仓储原创技术策源地”为目标,“十四五”以来坚持开展应用基础性研究,从原理机理层面为粮食储藏工艺、检化验仪器和仓储设备研发提供基础理论依据。同时聚焦生产实际开发新材料、新工艺、新产品,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推广。
围绕这一目标,从顶层设计开始,中储粮集团提出一系列支持性鼓励性政策,成都储藏院编制《成都储藏院应用基础研究中长期规划》,谋划未来10年基础性研究的重点方向和任务,系统谋划科技创新体系。
在组织架构上,成都储藏院重组6个业务中心,形成基础研究、应用开发和成果推广科研新布局。搭建创新平台,成立企业科学技术协会,创办“科创·思享汇”学术沙龙,构建高级专业技术人才交流创新平台等。并与电子科技大学、海康威视等高校和企业合作,“双向奔赴”形成科研合力。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近三年,成都储藏院科研经费连年增加,年增长率10%以上。牵头或参与制修订37项国家、行业及团体标准,同比增长131%,授权专利同比增长83%,其中发明专利50件,同比增长455%。
好技术如何成为好产品?聚焦科技成果转化,中储粮集团和成都储藏院同时发力。中储粮集团层面通过筛选、评价企业自主科技创新成果,出台科技成果推广目录,增加政策保障等。成都储藏院设立专项资金,从机制和体系方面做保障,开展全流程质量改进优化。
中储粮成都储藏研究院的粮食收购智能扦检设备
一系列措施成效显著:成都储藏院研发的“粮食气膜仓”荣获2022年央企十大超级工程,开拓性研发的粮食收购智能扦检系统入选2023年成都市标杆场景,AI虫情监测分析终端入选国务院国资委国有企业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试点名单,连续三年全院营收快速稳定增长,相较于2021年增长率超过80%……
李月介绍,当前,成都储藏院科技创新进入关键的阶段,“既夯实科研的基础,打造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又有效衔接科研和生产实际,属于更加全面科学的科研布局”,对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改革添活力

竞聘上岗,灵活薪酬,末位淘汰……与多数央企一样,成都储藏院实施了三项制度改革,打破“大锅饭”,激发创新活力。
作为专业领域的科技型企业,改革的关键是什么?
李月坚信,科技创新的动力源是人才队伍建设,一支有知识、有活力、敢拼搏的核心队伍是成都储藏院的第一资源。因此她认为,关键要以科改示范为契机,建立相应的机制,让科技人才想为能为敢为。
记者从成都储藏院了解到,该公司以科研项目为纽带,累计柔性引进省部级及以上专家25人。配套实施博士津贴、跟踪培养、立项支持、专项奖励等多项举措,挂牌成立“领军人才工作室”和“工匠工作室”。建立各专业方向的人才库,围绕智慧中储粮发展的重点方向,面向全球广揽领军人才,对高层次人才实施“一人一策”。
对技术骨干实施虚拟股权和项目分红激励两项中长期激励,对标准、专利、获奖等创新成果给予科技奖励,赋予项目负责人技术路线决策权。人才职业发展通道由以往管理通道长、专业技术通道短转变为“专业技术—管理”的模式,
对青年采取“导师制”“师带徒”等培养模式,为每位新入职青年员工配备一名以专业骨干人才为主的导师。并与中国农大、电子科大、河南工大、南京财大等高校建立工程硕博士联合培养、大学生定向等机制,深化开展“校企联合培养”。
成都储藏院党群人事处负责人江孝龙介绍,公司重视人才,实行研发人员的绩效奖金不托底、不封顶,干部选拔、项目负责人选聘时重视优秀青年人才,点燃科研人员干事创业的热情,掀起科研攻关热潮。
目前,成都储藏院中层干部中80后占比达71%,近三年40岁以下的项目负责人占比超过50%。
李月表示,成都储藏院做好创新激励的同时关注执行成效,比如科研资金是否匹配?使用是否合理?怎样形成大小结合、长短结合的科研工作体系,科研考核约束存在哪些需改进的问题?未来会进一步为科研人员减负和放权。
聚焦下一步的发展,成都储藏院明确将延续“一平台、两高地”的布局。即一个能够牵引集团高质量发展的科技创新平台,专业人才高地和有市场竞争力的科技研发高地。
“未来我们将继续发挥储藏研究专业优势,优化业态资源,找准科技储粮发展新蓝海,打造核心竞争力。”李月表示,这意味着将加快技术变革,以绿色低碳、数字智能、安全高效为目标,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储粮品牌。


图片
图片
推荐阅读

图片


图片


图片图片图片
图片

左右滑动查看2025年第1期目录



将“国资报告”设为星标”

第一时间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图片

扫码进入小程序

阅读《国资报告》电子刊

图片

图片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